大貓熊作為中國的國寶,據悉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近800萬年,隨著自然環境的不斷改變,導致現在大貓熊數量越來越少。
但其實大貓熊成為國寶也才只有幾十年,在那之前它們都是野外生存,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大自然里,「笨拙」的大貓熊是如何生存下來的?為什麼身為森林之王的老虎不攻擊大貓熊呢?難道靠賣萌逃過一劫?
國寶大貓熊
大貓熊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,同時也是我國獨有的物種,黑白花的身體、圓圓的腦袋,再加上兩個「特有」的黑眼圈,看上去呆萌可愛。在我們的印象里大貓熊很喜歡賣萌,而且非常黏人,經常掛在飼養員的大腿上。
如此可愛的國寶每年也會被派出國,代表了兩國友好的象征,其實對于大型動物來說性格都不是很友好,沒想到大貓熊確實其中的「另類」,但是大貓熊能延續幾百萬年,并非單純依靠它的呆萌可愛。
老虎為什麼不敢攻擊大貓熊?
我們不要被它的外表所「蒙騙」,遠古時代的它并不叫大貓熊,而是叫「 食鐵獸」,相信很多人都沒聽說過,但從名字的字面意思就能看出,它并非是我們看到的這麼溫順可愛。
根據科學家的考古研究發現,大貓熊的祖先是 始貓熊,是一種由 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 食肉為主的最早的貓熊。
要知道在動物界,熊類算得上是非常強悍的物種,大貓熊在家族中可以排在第四的位置,可想而知大貓熊的戰斗力有多強,怪不得老虎不敢和它們正面沖突,盡管現在的大貓熊戰斗力減退,但是它們也不會和獅子、老虎相遇了。
大貓熊由「食肉」轉為「食草」
在我們的認知中,大貓熊是一種 食草性動物,因為竹子是它們的最愛,但其實一開始大貓熊也是 食肉性動物。
因為自然環境的改變,當時很多大型動物開始滅絕,只留下一小部分大貓熊,但并沒有足夠的食材供它們捕獵,為了能生存下去,不得不開始尋找替代品,所以數量極為廣泛的竹子成為最愛。
但是竹子富含纖維素,食肉性動物的腸胃不能分解纖維素,只能依靠腸道中的微生物幫忙,但是微生物分解纖維素有需要很長時間,比如牛、羊,草料至少要在胃中停留十幾甚至二十個小時,而大貓熊4個小時就完成消化排泄了。
所以每天就要花費很多時間在「吃」這件事上,為了減少能量的消耗,只能慢吞吞的走,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懶洋洋、肥嘟嘟的樣子。
大貓熊驚人的咬合力
雖然現在的大貓熊呆萌可愛,但依然還保留著兇狠的特征,比如它那驚人的咬合力。你真的以為竹子很脆、很好咬嗎?你自己「上嘴」試一下就知道有多麼費力了。
而大貓熊能把竹子吃的津津有味,自然離不開 食肉特征的咬合力,正常一個成年人的咬合力在88磅左右,而大貓熊則高達1298磅,比美洲豹還要高。
除了咬合力之外,其實大型貓的警覺性、躲避以及防御能力也非常高,只不過因為速度不快,所以并不會主動攻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