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上我的大書包
好像背了幾塊鋼
武松若是把它扛
即刻變成武大郎
這是四年級的同學一上臺,便作詩一首,送給她「日夜辛苦勞動的書包」。
「 我為什麼要寫這首詩呢?因為我的書包實在是太沉了!
我為什麼個子這麼矮呢?就是被這麼沉的書包壓矮的!
我的書包為什麼這麼重呢?因為我的書包裡,除了有十幾本的課堂書以外,還有五六本課外班的書。」
隨即向媽媽發出靈魂拷問: 「媽媽,我的課外班怎麼這麼多啊?」
可媽媽卻覺得這根本不算多啊!週五還沒安排課外班呢!
一周就7天,6天都有課:鋼琴、英語、語文、數學、畫畫、舞蹈、乒乓球、蠟染,你說多不多?
才四年級,6天上8個課外班,這哪止是書包太重了呀?!
孩子無奈地問媽媽,是否可以去掉一個她不喜歡的課。
媽媽說: 「你可以考慮考慮換一個。但英語、語文、數學屬於必備技能,在學校學的,只是麵包的基本款,奧英、奧語、奧數就是升級的乳酪麵包,對你來說就是必備的。」
同一個世界,同一個媽媽。
孩子們對媽媽的吐槽從未停止,但似乎也從未勝利!
有吐槽媽媽「管得比海還要寬」的;
有吐槽媽媽「限制人生自由」,半夜偷摸到孩子房間用指紋解鎖手機,窺探隱私的;
有吐槽媽媽對兩個孩子區別對待,不能「一碗水端平」的;
竟然還有吐槽「我之所以長不大,是因為媽媽不想我長大」;
……
我想說,當媽不易,為啥孩子只吐槽媽,卻不吐槽爸?原因不言自明!
其實,孩子也不易,像祉涵這樣在「取經路上」被課外班壓得喘不過氣來的孩子不計其數。
不過這屆孩子雙商(智商、情商)線上,敢於(番新花樣)表達,他們為了給自己多爭取一些權益(少學習,多點玩樂時間與自由),也真是很拼了!
寫打油詩、寫信、寫作文、當面吐槽、曲線救國……
1、「你有你養家的不易,我有我不被理解的難過」
有個8歲的孩子,偷偷往父母的枕邊放了一封信:
「我們小學生從7、8點起床,
8、9點早讀,
一天回家洗澡就9點了,
還要寫作業複習,
不忙到11點,怎麼可能?
週末還有各種補習班要上……
可上班從早上9點上九個小時,
上班有工資,週末有休息,
如讓你用12個小時上班,
沒工資,週末加班,
你會辭職對不對?
你有你的養家不易,
我有我不被理解的難過。」
說得很有道理啊!我竟無言以對!
顯然,孩子的媽媽也被這封信所折服,她深刻反思後,與女兒進行了溝通,減掉了兩門課。
2、「你們那麼辛苦賺錢,全都給我砸補課班了,多可惜啊!你們不心疼,我都心疼!」
「你們為了給我賺那點錢,天天熬夜熬到那麼晚,前兩天,我看見媽媽累得要開始喝檸檬水了」
孩子,你確定你媽是累的?不是渴的?
「你們問過我上補課班有用嗎?你們問問我啊!我告訴你們,沒有什麼用!我上學期英語進步了,那全靠我自己的努力進步的,和補課班一點關係也沒有」
「我答應你們,我一定會靠自己的實力進步的,但是你們能答應我一個要求嗎?把那些錢留給自己花,看病、買吃的,啥都可以幹」
史上第一個因為心疼錢,不上補習班的孩砸!為了這個家,你也是操碎了心呀!
3、我有一個補習班同學,他的媽媽「慷慨」地為他報了7個補習班,都是兩小時以上
他的黑眼圈爬上了眼眶,常常向我抱怨說:「我好討厭學習啊!」
且他的成績並未有很大的起色,這就是家長和老師們應該商榷的主題:
怎樣才能讓我們既保持著學習興趣,又能大大提高學習成績呢?
這才是真正的靈魂拷問啊!家長想好怎麼回答了嗎?